肿瘤综合治疗电子杂志
Journal of Multidisciplinary Cancer Management (Electronic Version)
CN 11-9368/R
ISSN 2096-2940
导航切换
肿瘤综合治疗电子杂志
首页
期刊简介
编 委 会
本期目次
过刊浏览
指南共识
投稿指南
联系我们
下载排行
一年内发表文章
|
两年内
|
三年内
|
全部
|
最近1个月下载排行
|
最近1年下载排行
当前位置:
最近1年下载排行
Please wait a minute...
基于GEO数据库芯片筛选胃肠间质瘤和胃平滑肌瘤差异基因及生物信息学分析
邓薇, 翟育豪, 郑智, 尹杰, 刘小野, 白志刚, 张军
肿瘤综合治疗电子杂志 2022, 8 (
2
): 74-81. doi:
https://doi.org/10.12151/JMCM.2022.02-07
摘要
PDF (2961KB) 5734
目的
本研究旨在探索胃肠间质瘤和胃平滑肌瘤基因层面的差异,为今后诊断和治疗提供帮助。
方法
通过基因表达综合(Gene Expression Omnibus,GEO)数据库,调用GSE63453的相关数据,比较胃肠间质瘤和胃平滑肌瘤标本的miRNA表达差异,选择差异miRNA进行基因本体论(gene-ontology,GO)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enom,KEGG)分析。通过差异表达的miRNA进行靶基因预测,明确靶基因表型差异,并对通路表达进行GO和KEGG分析。建立蛋白质相互作用(protein-protein interaction,PPI)网络图,运用Cytoscape进行Hub基因筛选。并通过筛选临床样本,进行定量聚合酶链反应验证。对已筛选出的靶基因与免疫相关基因取交集,筛选出明确的免疫相关基因表达,明确二者在免疫方面的差异。
结果
本研究共筛选出包括hsa-miR-133a-3p在内的12种差异miRNA,通过GO和KEGG两种生物信息学分析方法发现了胃肠间质瘤和胃平滑肌瘤在生物功能学方面的差异,并通过数据库发现了在这两类肿瘤中可能存在差异的靶基因,建立PPI网络图,筛选出了包括PIK3CA和BDNF在内的10个Hub基因,并通过临床样本的检测对关键基因进行了外部验证,最终发现了胃肠间质瘤和胃平滑肌瘤间的差异基因。
结论
胃肠间质瘤和胃平滑肌瘤存在基因层面差异,可以对两类肿瘤进行鉴别和治疗。
原发性肝癌诊疗指南(2022年版)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
肿瘤综合治疗电子杂志 2022, 8 (
2
): 16-53.
摘要
PDF (1536KB) 6335
中国消化道肿瘤免疫治疗不良反应专家共识(2023年版)
专家共识编写组
肿瘤综合治疗电子杂志 2023, 9 (
2
): 26-60. doi:
https://doi.org/10.12151/JMCM.2023.02-04
摘要
PDF (1653KB) 4514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mmune checkpoint inhibitor,ICI)通过激活人体对癌细胞的免疫反应,彻底改变了多种癌症的治疗策略,包括多种消化道肿瘤。然而,ICI导致的不良反应累及多器官和系统,威胁抗肿瘤疗效带来的生存获益。《中国消化道肿瘤免疫治疗不良反应专家共识(2023年版)》聚焦于消化道肿瘤,针对消化道肿瘤不同免疫联合治疗模式相关不良反应以及消化道肿瘤常见免疫相关不良事件的临床诊疗提供管理建议。
2020全球癌症统计报告解读
刘宗超, 李哲轩, 张阳, 周彤, 张婧莹, 游伟程, 潘凯枫, 李文庆
肿瘤综合治疗电子杂志 2021, 7 (
2
): 1-13. doi:
https://doi.org/10.12151/JMCM.2021.02-01
摘要
PDF (979KB) 11605
2021年1月,国际癌症研究机构团队在美国癌症学会旗下权威杂志《临床医师癌症杂志》(CA: A Cancer Journal for Clinicians)发表了最新的全球癌症统计报告。该报告阐述了2020年36种癌症在全球185个国家的发病和死亡情况,分析了其性别和地理分布差异,并根据2020年估计的发病和死亡数据预估了2040年全球可能面临的癌症疾病负担。北京大学肿瘤医院流行病学研究室团队对该报告进行了整理,结合中国主要癌症的流行趋势与疾病负担对该报告进行简要解读。
原发性肝癌诊疗规范(2019年版)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医政医管局
肿瘤综合治疗电子杂志 2020, 6 (
2
): 55-85.
摘要
PDF (1292KB) 4342
2023年度前列腺癌诊疗研究进展
郝文哲, 陈东, 卢宁宁, 韩苏军, 司占南, 杨飞亚, 李文卓, 宋刚, 邢念增
肿瘤综合治疗电子杂志 2024, 10 (
2
): 28-45. doi:
https://doi.org/10.12151/JMCM.2024.02-04
摘要
PDF (1193KB) 2288
前列腺癌(prostate cancer,PC)是男性泌尿生殖系统中最常见的恶性肿瘤,在全球男性所有恶性肿瘤中发病率居第2位。虽然中国PC的发病率低于欧美国家,但随着人口老龄化、饮食习惯的改变和诊断技术的提高,PC的发病率和病死率呈逐年上升趋势。目前诊断方面,PC靶向穿刺、人工智能肿瘤评估及疗效预测是重要方向 ;治疗方面,Hood技术、机器人辅助下单孔根治性PC切除术及放射引导手术改善了患者预后 ;内分泌治疗在不同分层的患者中显示出良好临床获益 ;免疫治疗为PC治疗提供了新思路 ;大分割放射治疗等放射治疗新技术在PC的治疗方面得到越来越多地运用。但仍亟待探索新的诊
断和治疗方式。本文将回顾2023年度PC的诊断和治疗进展,旨在为PC的临床治疗决策提供更多选择。
GNAQ突变在黑色素瘤中的相关研究进展
张帅, 毛丽丽, 斯璐, 郭军
肿瘤综合治疗电子杂志 2022, 8 (
1
): 14-21. doi:
https://doi.org/10.12151/JMCM.2022.01-03
摘要
PDF (944KB) 2886
鸟嘌呤核苷酸结合蛋白q多肽(guanine nucleotide binding protein q polypeptide,GNAQ)基因编码q类G蛋白α亚基成员,其突变可导致G蛋白耦联受体组成型激活,进而激活包括丝裂原激活的蛋白激酶、Yes相关蛋白、磷脂酰肌醇3激酶、ADP-核糖基化因子6等下游信号通路及第二信使。GNAQ突变主要发生于葡萄膜黑色素瘤、中枢神经系统黑色素肿瘤,在皮肤和黏膜黑色素瘤中罕见。靶向GNAQ及其下游信号通路的抗肿瘤治疗,目前均在探索中,随着对其信号通路的深入了解,必将推动黑色素瘤尤其是葡萄膜黑色素瘤治疗的进展。
2022全球癌症统计报告解读
王裕新, 潘凯枫, 李文庆
肿瘤综合治疗电子杂志 2024, 10 (
3
): 1-16. doi:
https://doi.org/10.12151/JMCM.2024.03-01
摘要
PDF (1406KB) 2030
2024年4月,国际癌症研究机构在《临床医师癌症杂志》(
CA: A Cancer Journal for Clinicians
)发布了最新全球癌症统计报告,全面阐述了2022年全球185个国家36种癌症的发病、死亡与疾病负担情况,描述了其中20个地区10种主要癌症的地理分布差异,同时根据2022年的发病与死亡数据预测了2050年全球癌症疾病负担。基于我国癌症流行现状及防治目标,北京大学肿瘤医院流行病学研究室团队对该报告进行了整理与解读。
2022年度结直肠癌治疗进展
翟建宁, 王晰程, 武爱文
肿瘤综合治疗电子杂志 2023, 9 (
1
): 7-17. doi:
https://doi.org/10.12151/JMCM.2023.01-02
摘要
PDF (1021KB) 2309
在全球范围内结直肠癌已经是最常见的癌症之一。近些年来,结直肠癌持续上升的发病率给社会经济带来了巨大压力。尽管治疗手段在不断地进步,但是结直肠癌的死亡率仍居高不下,这需要持续不断探索新的治疗模式。结直肠癌的治疗可分为围手术期治疗和转移性结直肠癌治疗。在围手术期治疗中,从传统开腹手术发展到腹腔镜辅助或机器人辅助手术,这种技术的进步改善了结直肠癌患者术后康复和生存预后。为进一步提高患者的整体生存预后,全程新辅助治疗的推广及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在微卫星不稳定型结直肠癌中的应用极大地提高了患者的长期生存率和器官保留率,是围手术期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转移性结直肠癌治疗中,虽然化疗和靶向药物的进步使得生存率有所提高,但其整体疗效尚未达到预期效果,特别是相关基因突变导致的难治性转移性结直肠癌的治疗。因此,无论局部进展期结直肠癌还是转移性结直肠癌,均需更多的研究以探索和验证结直肠癌新的治疗模式,才能不断地提高结直肠癌的治疗效果。本文将回顾并介绍2022年度结直肠癌治疗进展。
皮肤基底细胞癌发病机制及非手术治疗进展
吴一晨, 吴飞, 陈佳
肿瘤综合治疗电子杂志 2022, 8 (
4
): 15-20. doi:
https://doi.org/10.12151/JMCM.2022.04-04
摘要
PDF (1078KB) 1897
皮肤基底细胞癌(basal cell carcinoma,BCC)是来自皮肤基底细胞的低度恶性肿瘤。Hedgehog信号通路异常激活、TP53等基因突变是其主要发病机制。特殊部位、皮损泛发及转移性BCC,需要非手术治疗作为重要补充甚至首选方案。非手术治疗包括以Hedgehog通路抑制剂为代表的药物治疗、光动力治疗、放疗、电化学治疗等。
全球及我国乳腺癌发病和死亡变化趋势
张雅聪, 吕章艳, 宋方方, 陈可欣
肿瘤综合治疗电子杂志 2021, 7 (
2
): 14-20. doi:
https://doi.org/10.12151/JMCM.2021.02-02
摘要
PDF (903KB) 3931
近期,肿瘤数据库GLOBOCAN发布了全球癌症统计报告2020版。最新数据显示,女性乳腺癌已超过肺癌、成为全球癌症新发病例数首位的癌症,同时也是中国人群癌症发病的第四大原因。本文将从人群特征、地区分布、时间变化趋势等方面简要汇总和比较全球及中国乳腺癌的发病和死亡情况,并结合目前已报道的乳腺癌危险因素、一级和二级预防策略进行讨论,为我国乳腺癌一级预防和筛查策略的制定与项目开展提供科学线索。
2022美国癌症统计报告解读及中美癌症流行情况对比
尹周一, 王梦圆, 游伟程, 潘凯枫, 李文庆
肿瘤综合治疗电子杂志 2022, 8 (
2
): 54-63. doi:
https://doi.org/10.12151/JMCM.2022.02-05
摘要
PDF (1666KB) 4824
2022年1月,美国癌症协会研究团队在其旗下权威杂志《临床医师癌症杂志》发表了2022年美国癌症统计报告,估计了该年度美国预期癌症发病和死亡情况,并描述了近几十年美国癌症发病率和死亡率变化趋势。本团队对该报告进行了整理,对美国主要癌症的流行情况和变化趋势进行简要解读,并结合中国癌症统计数据,对中美癌症流行情况进行对比,以期为我国癌症防控策略的制订提供参考。
妇科肿瘤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单克隆抗体临床应用指南(2022版)
中华医学会妇科肿瘤学分会
肿瘤综合治疗电子杂志 2023, 9 (
1
): 24-37. doi:
https://doi.org/10.12151/JMCM.2023.01-04
摘要
PDF (1054KB) 2291
外泌体在肿瘤精准诊疗中的应用前景与挑战
李冬阳, 刘云鹏, 车晓芳
肿瘤综合治疗电子杂志 2022, 8 (
1
): 35-42. doi:
https://doi.org/10.12151/JMCM.2022.01-06
摘要
PDF (917KB) 2071
精准医学概念的提出推动了肿瘤精准诊疗的进步。外泌体以其稳定、不易降解、携带信息量大、生物相容性好及具有定向归巢能力等与众不同的特点在肿瘤诊断、疗效预测及动态监测、定向药物递送等肿瘤精准诊疗环节中均显示出极具潜力的临床应用前景。然而,挑战与机遇并存,外泌体的临床应用尚处于初始阶段,外泌体分离、检测、产业化等方面的技术难题有待解决,尚需大规模临床研究验证。期待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外泌体能够早日应用于临床,使更多肿瘤患者获益。
空间多组学技术进展及其在消化系统肿瘤中的应用
谢意, 郏科人, 陈杨, 沈琳
肿瘤综合治疗电子杂志 2023, 9 (
3
): 74-81. doi:
https://doi.org/10.12151/JMCM.2023.03-12
摘要
PDF (1105KB) 1980
空间多组学技术包括空间转录组学、空间蛋白质组学和空间代谢组学等技术。相较于传统测序和单细胞组学,空间多组学保留了重要的分子空间位置,多维度揭示分子间相互作用及功能状态。在肿瘤学领域,空间多组学技术能将肿瘤细胞及其间质二维结构分辨至细胞以及亚细胞水平。空间多组学技术将推动抗肿瘤药物精准选择、给药方式优化、治疗反应监测以及耐药机制探索等多个研究方向,辅助肿瘤精准诊疗。本文概述了空间多组学技术的发展历史,对空间多组学技术进行了分类,总结了各类方法的代表性技术手段及检测原理。列举了空间多组学技术在消化系统肿瘤中的研究及应用,并对其未来的发展进行了展望。
中国胃肠间质瘤诊断治疗共识(2017 年版)
中国临床肿瘤学会胃肠间质瘤专家委员会
肿瘤综合治疗电子杂志 2018, 4 (
1
): 31-43.
摘要
PDF (1289KB) 4818
EBV相关性胃癌发病机制及治疗
张音洁, 王晰程
肿瘤综合治疗电子杂志 2018, 4 (
4
): 49-55.
摘要
PDF (986KB) 2371
EBV相关性胃癌(EBV associated gastric carcinoma,EBVaGC)是一种具有独特临床病理学特征的胃癌亚型。近年来, 越来越多的研究关注到EBVaGC的发病机制,也为EBVaGC的诊断、治疗和预防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本文通过总结相关 文献,就EBV感染方式、EBV致癌机制、临床病理学特征及针对此型患者的治疗策略进行综述。
MHC Ⅱ类分子限制性新抗原与肿瘤免疫治疗
孙智沉, 陈仿军, 魏嘉, 丁乃清, 刘宝瑞
肿瘤综合治疗电子杂志 2018, 4 (
2
): 20-25.
摘要
PDF (976KB) 3178
新抗原是一种由于肿瘤特异性突变所产生的个体化肿瘤抗原。越来越多的研究证据表明新抗原是在实体瘤的多种免疫治疗模式中介导肿瘤缓解的关键因素。随着基因组学和生物信息学的发展,个体化地分析每位肿瘤患者突变所产生的新抗原成为了可能。目前,新抗原的筛选大多集中于CD8+ T 细胞识别的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major histocompatibility complex,MHC)Ⅰ类分子限制性抗原。随着对肿瘤免疫行为了解的深入,CD4+ T 细胞及MHC Ⅱ类分子限制性抗原肽在肿瘤免疫中的作用也越来越受到重视。本文主要介绍MHC Ⅱ类分子限制性新抗原在肿瘤免疫治疗中的作用机制、筛选方法、临床应用、前景及限制性。
结直肠癌与微卫星不稳定的十个临床问题
张琪, 李健, 沈琳, 王晰程
肿瘤综合治疗电子杂志 2020, 6 (
3
): 75-84. doi:
https://doi.org/10.12151/JMCM.2020.03-12
摘要
PDF (1462KB) 2303
微卫星状态检测已成为结直肠癌(colorectal cancer,CRC)诊疗的常规检查项目,在CRC的全程管理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免疫组织化学和一代测序的检测方式已趋于成熟、二代测序技术为患者提供更多选择,循环肿瘤细胞的微卫星检测研究正在火热进行。目前,微卫星不稳定虽然对林奇综合征筛查、Ⅱ期CRC预后和Ⅳ期CRC免疫治疗的指导作用已基本明确,但对于高危Ⅱ期、Ⅲ期CRC的辅助治疗、Ⅳ期CRC的化疗,以及V-raf鼠肉瘤病毒癌基因同源体B1(V-raf murine sarcoma viral oncogene homolog B1,BRAF)突变的治疗选择目前仍无定论。此外,免疫治疗已经开始了在微卫星不稳定患者辅助治疗和新辅助治疗方面的探索。微卫星不稳定的CRC还存在许多未知和争议,需在临床运用中不断探索。
2020年中国和世界部分国家主要消化道肿瘤负担比较
周家琛, 郑荣寿, 王少明, 张思维, 陈茹, 孙可欣, 曾红梅, 李敏娟, 顾建华, 范志园, 庄贵华, 魏文强
肿瘤综合治疗电子杂志 2021, 7 (
2
): 26-32. doi:
https://doi.org/10.12151/JMCM.2021.02-04
摘要
PDF (891KB) 1751
目的
本研究通过分析食管癌、胃癌、结直肠癌和肝癌4种主要消化道肿瘤在世界19个国家和中国的发病/死亡情况,为现阶段我国肿瘤防控研究提供数据支撑。
方法
通过提取GLOBOCAN 2020估计的食管癌、胃癌、结直肠癌和肝癌的发病、死亡数据,比较中国与世界以上4种消化道肿瘤的发病、死亡构成比例。对比中国与世界19个国家的合计发病、死亡情况,以及男女年龄别标准化发病率和死亡率。
结果
中国4种消化道肿瘤新发病例数和死亡病例数均位列第一。估计新发食管癌、胃癌、结直肠癌和肝癌病例数及其在全球所占百分比分别是324 422例(53.70%)、478 508例(43.94%)、555 477例(28.76%)和410 038例(45.27%)。估计死亡病例数及其在全球所占百分比分别是301 135例(55.35%)、373 789例(48.62%)、286 162例(30.60%)和391 152例(47.12%)。与各国年龄别标准化发病率相比,中国男性食管癌、胃癌和肝癌发病率较高,而结直肠癌较低。与各国年龄别标准化死亡率相比,中国男性4种消化道肿瘤死亡率均较高。女性与男性趋势基本一致。中国4种消化道肿瘤发病、死亡病例数占全肿瘤的比例(38.71%、45.03%)均高于世界平均水平(23.48%、30.91%)。
结论
中国食管癌、胃癌、结直肠癌和肝癌的肿瘤负担仍然很重,呈现发病率、死亡率双高的特征,以上4种消化道肿瘤仍是我国肿瘤防控工作的重点。
宫颈癌的发病与死亡变化趋势及其预防策略进展
黄留叶, 赵雪莲, 赵方辉
肿瘤综合治疗电子杂志 2021, 7 (
2
): 21-25. doi:
https://doi.org/10.12151/JMCM.2021.02-03
摘要
PDF (881KB) 2206
本文基于GLOBOCAN 2020与《中国肿瘤登记年报》数据,概括宫颈癌在全球及我国的发病与死亡变化趋势,总结我国宫颈癌三级防控的发展、现状及挑战,并探讨中国如何完善宫颈癌防控网络,以达到世界卫生组织“90-70-90”目标,最终实现“消除宫颈癌”的愿景。
淋巴结边缘区淋巴瘤的诊断和治疗进展
平凌燕, 朱军
肿瘤综合治疗电子杂志 2020, 6 (
2
): 42-47. doi:
https://doi.org/10.12151/JMCM.2020.02-08
摘要
PDF (997KB) 2413
淋巴结边缘区淋巴瘤(nodal marginal zone lymphoma,NMZL)是一种少见的惰性淋巴瘤,属于边缘区淋巴瘤(marginal zone lymphoma,MZL)的一种。近年来,随着对MZL整体发病机制的深入研究,NMZL患者的临床诊断和治疗得以不断进展,尤其是多种新的小分子药物在临床的应用,为NMZL患者提供了更多治疗机会。本文主要从NMZL临床特点、诊断和治疗等方面介绍其研究进展。
太赫兹技术在皮肤肿瘤中的应用
刘金鑫, 商冠宁
肿瘤综合治疗电子杂志 2022, 8 (
4
): 10-14. doi:
https://doi.org/10.12151/JMCM.2022.04-03
摘要
PDF (1072KB) 1448
太赫兹是当下研究的焦点之一,已广泛应用于生物医学检测、电子通信、材料研发等领域。太赫兹波凭借其低电离性、非侵入性和特征谱系,为生物大分子的空间构象及相互作用的检测提供了一项新的技术手段。近年来,皮肤肿瘤检查与诊断愈发趋近无损伤化,使得其对检测手段的灵敏度和特异度要求进一步提升。太赫兹波具有对细胞间质水含量的高度敏感性和较强的空间分辨率,且其透射深度与皮肤厚度适配,从而展现出其在皮肤相关疾病领域的广阔应用前景。本文针对当前国内外太赫兹技术在皮肤肿瘤中的应用,总结其最新发展,指出局限性并阐述其未来展望。
ESMO免疫治疗的毒性管理指南解读
彭智, 王正航, 袁家佳, 刘丹, 王雅坤, 姬智, 张静, 王晰程, 龚继芳, 沈琳
肿瘤综合治疗电子杂志 2018, 4 (
1
): 1-9.
摘要
PDF (913KB) 2797
【摘要】 免疫治疗是肿瘤治疗中革命性的突破,目前已成功用于治疗多种实体瘤(黑色素瘤、非小细胞肺癌、泌尿系统肿
瘤、消化系统肿瘤及经典霍奇金淋巴瘤等)。随着应用人群的迅速增加,越来越多的不良反应被报道,其中一些不良反应与
治疗后产生的免疫系统功能增强有关,但是,现阶段人们对于这种不良反应的认知仍存在诸多不足。基于现有经验,欧洲
临床肿瘤协会(European Society for Medical Oncology,ESMO)发表了《免疫治疗的毒性管理:ESMO 诊断、治疗和随访
临床实践指南》,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hinese Society of Clinical Oncology,CSCO)翻译小组进行了翻译。本指南解读将以
ESMO 指南为基础,结合临床实践,详细阐述各不良反应的特点、临床管理路径及未来研究方向。
肺癌PD-1/PD-L1抑制剂治疗的耐药机制
薛超, 杨凡, 管莎莎, 千年松, 李方
肿瘤综合治疗电子杂志 2022, 8 (
4
): 105-113. doi:
https://doi.org/10.12151/JMCM.2022.04-19
摘要
PDF (1120KB) 1537
近年来,针对肺癌的治疗药物不断更新进步,其中程序性死亡蛋白-1(programmed death protein-1,PD-1)和程序性死亡蛋白配体-1(programmed death ligand-1,PD-L1)抑制剂通过降低对免疫细胞的抑制、增强机体自身免疫系统的能力,有效提升了抗肿瘤治疗效果,获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但随着临床的广泛应用,部分患者表现出的免疫耐药阻碍了其发挥更好的疗效。明确免疫耐药的机制、探索新的治疗靶点和治疗对策也是如今的热点问题。本文主要讨论了PD-1/PD-L1抑制剂的基本作用以及免疫耐药的肿瘤内外机制,旨在推动其为患者带来更多的获益。
结直肠癌靶向标志物研究进展
沈才路, 邓艳红
肿瘤综合治疗电子杂志 2020, 6 (
2
): 12-19. doi:
https://doi.org/10.12151/JMCM.2020.02-03
摘要
PDF (989KB) 1890
结直肠癌是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在我国发病率呈逐渐上升趋势。基于分子标志物的靶向药物治疗使得晚期结直肠癌患者整体预后获得显著改善,中位生存期达到30个月以上。此外,分子标志物在结直肠癌的诊断、分期和预后预测方面也显示出重要的作用。本文对近年来有关鼠肉瘤病毒癌基因(Kirsten rat sarcoma viral oncogene homolog,KRAS)、V-raf鼠肉瘤病毒癌基因同源物B1(V-raf murine sarcoma viral oncogene homolog B1,BRAF)、磷脂酰肌醇-3-激酶催化亚单位α基因(phosphatidylinositol-3 kinasecatalytic alpha,PIK3CA)、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uman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2,HER-2)、人第10号染色体缺失的磷酸酶及张力蛋白同源的基因(phosphatase and tensin homologue deleted on chromosome 10,PTEN)、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VEGF receptor,VEGFR)等常见的分子靶点在结直肠癌中的研究做一综述,旨在为结直肠癌个体化治疗提供参考。
多学科诊疗医疗服务方式的质量管理——九江市第一人民医院肿瘤多学科诊疗模式建设之路
熊功友
肿瘤综合治疗电子杂志 2020, 6 (
4
): 97-100. doi:
https://doi.org/10.12151/JMCM.2020.04-20
摘要
PDF (1243KB) 1849
2022年度卵巢癌诊治进展
郭勤浩, 吴小华
肿瘤综合治疗电子杂志 2023, 9 (
2
): 110-118. doi:
https://doi.org/10.12151/JMCM.2023.02-09
摘要
PDF (1190KB) 1840
卵巢癌是妇科常见恶性肿瘤之一,严重危害女性健康。近年来,随着手术理念和技巧的改善、基因检测技术的进步、新型药物的发展,卵巢癌的治疗模式已基本形成了包括手术、化疗和维持治疗在内的全程管理体系。卵巢癌个体化精准治疗是基于目前精准医学的背景及分子分型等热点提出的新概念,进一步改善卵巢癌患者预后、提高患者生活质量,需要制订更加个体化的治疗策略。本文总结了2022年卵巢癌手术、化疗、维持治疗和生物标志物检测等方面的重大进展,并对卵巢癌未来治疗的研究方向进行展望,以更好地指导卵巢癌个体化精准治疗。
2020年度乳腺癌治疗新进展
翟婧彤, 吕丹, 马飞
肿瘤综合治疗电子杂志 2021, 7 (
1
): 24-33. doi:
https://doi.org/10.12151/JMCM.2021.01-05
摘要
PDF (1203KB) 3107
本文对2020年乳腺癌化疗、靶向治疗、内分泌治疗和免疫治疗的年度进展进行总结,并对乳腺癌未来治疗的研究和发展方向进行展望,以便更好地指导乳腺癌个体化精准治疗,进一步改善乳腺癌患者的预后,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二代测序在晚期肿瘤诊疗中的临床应用:机遇和挑战
谷雅君, 陈世清, 白跃宗, 赵晓忱
肿瘤综合治疗电子杂志 2022, 8 (
1
): 48-55. doi:
https://doi.org/10.12151/JMCM.2022.01-08
摘要
PDF (919KB) 1532
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二代测序(next-generation sequencing,NGS)逐渐演变成为探索实体瘤标志物和实现精准治疗的重要手段,已被纳入中国临床肿瘤学会、美国国家综合癌症网络和欧洲肿瘤内科学会等指南。NGS尤其适用于高通量并行分析和未知变异检测,亦可用于液体活检、新药研发、伞式研究、篮子研究和耐药机制探索。目前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的实体瘤NGS伴随诊断产品主要有8种,除了基于血浆样本的FoundationOne Liquid CDx和Guardant 360 CDx外,其他产品主要用于检测石蜡包埋组织。未来国内需要建立NGS行业标准并在相应法规的指导下开展工作,以期更好地助力新药研发和临床试验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