肿瘤综合治疗电子杂志
Journal of Multidisciplinary Cancer Management (Electronic Version)
CN 11-9368/R
ISSN 2096-2940
导航切换
肿瘤综合治疗电子杂志
首页
期刊简介
编 委 会
本期目次
过刊浏览
指南共识
投稿指南
联系我们
下载排行
一年内发表文章
|
两年内
|
三年内
|
全部
|
最近1个月下载排行
|
最近1年下载排行
当前位置:
全部
Please wait a minute...
2020全球癌症统计报告解读
刘宗超, 李哲轩, 张阳, 周彤, 张婧莹, 游伟程, 潘凯枫, 李文庆
肿瘤综合治疗电子杂志 2021, 7 (
2
): 1-13. doi:
https://doi.org/10.12151/JMCM.2021.02-01
摘要
PDF (979KB) 11585
2021年1月,国际癌症研究机构团队在美国癌症学会旗下权威杂志《临床医师癌症杂志》(CA: A Cancer Journal for Clinicians)发表了最新的全球癌症统计报告。该报告阐述了2020年36种癌症在全球185个国家的发病和死亡情况,分析了其性别和地理分布差异,并根据2020年估计的发病和死亡数据预估了2040年全球可能面临的癌症疾病负担。北京大学肿瘤医院流行病学研究室团队对该报告进行了整理,结合中国主要癌症的流行趋势与疾病负担对该报告进行简要解读。
结直肠癌肺转移多学科综合治疗专家共识(2018版)
中国医师协会外科医师分会多学科综合治疗专业委员会, 中国抗癌协会大肠癌专业委员会
肿瘤综合治疗电子杂志 2018, 4 (
4
): 1-15.
摘要
PDF (700KB) 6621
原发性肝癌诊疗指南(2022年版)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
肿瘤综合治疗电子杂志 2022, 8 (
2
): 16-53.
摘要
PDF (1536KB) 6312
基于GEO数据库芯片筛选胃肠间质瘤和胃平滑肌瘤差异基因及生物信息学分析
邓薇, 翟育豪, 郑智, 尹杰, 刘小野, 白志刚, 张军
肿瘤综合治疗电子杂志 2022, 8 (
2
): 74-81. doi:
https://doi.org/10.12151/JMCM.2022.02-07
摘要
PDF (2961KB) 5708
目的
本研究旨在探索胃肠间质瘤和胃平滑肌瘤基因层面的差异,为今后诊断和治疗提供帮助。
方法
通过基因表达综合(Gene Expression Omnibus,GEO)数据库,调用GSE63453的相关数据,比较胃肠间质瘤和胃平滑肌瘤标本的miRNA表达差异,选择差异miRNA进行基因本体论(gene-ontology,GO)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enom,KEGG)分析。通过差异表达的miRNA进行靶基因预测,明确靶基因表型差异,并对通路表达进行GO和KEGG分析。建立蛋白质相互作用(protein-protein interaction,PPI)网络图,运用Cytoscape进行Hub基因筛选。并通过筛选临床样本,进行定量聚合酶链反应验证。对已筛选出的靶基因与免疫相关基因取交集,筛选出明确的免疫相关基因表达,明确二者在免疫方面的差异。
结果
本研究共筛选出包括hsa-miR-133a-3p在内的12种差异miRNA,通过GO和KEGG两种生物信息学分析方法发现了胃肠间质瘤和胃平滑肌瘤在生物功能学方面的差异,并通过数据库发现了在这两类肿瘤中可能存在差异的靶基因,建立PPI网络图,筛选出了包括PIK3CA和BDNF在内的10个Hub基因,并通过临床样本的检测对关键基因进行了外部验证,最终发现了胃肠间质瘤和胃平滑肌瘤间的差异基因。
结论
胃肠间质瘤和胃平滑肌瘤存在基因层面差异,可以对两类肿瘤进行鉴别和治疗。
2022美国癌症统计报告解读及中美癌症流行情况对比
尹周一, 王梦圆, 游伟程, 潘凯枫, 李文庆
肿瘤综合治疗电子杂志 2022, 8 (
2
): 54-63. doi:
https://doi.org/10.12151/JMCM.2022.02-05
摘要
PDF (1666KB) 4823
2022年1月,美国癌症协会研究团队在其旗下权威杂志《临床医师癌症杂志》发表了2022年美国癌症统计报告,估计了该年度美国预期癌症发病和死亡情况,并描述了近几十年美国癌症发病率和死亡率变化趋势。本团队对该报告进行了整理,对美国主要癌症的流行情况和变化趋势进行简要解读,并结合中国癌症统计数据,对中美癌症流行情况进行对比,以期为我国癌症防控策略的制订提供参考。
中国胃肠间质瘤诊断治疗共识(2017 年版)
中国临床肿瘤学会胃肠间质瘤专家委员会
肿瘤综合治疗电子杂志 2018, 4 (
1
): 31-43.
摘要
PDF (1289KB) 4816
中国消化道肿瘤免疫治疗不良反应专家共识(2023年版)
专家共识编写组
肿瘤综合治疗电子杂志 2023, 9 (
2
): 26-60. doi:
https://doi.org/10.12151/JMCM.2023.02-04
摘要
PDF (1653KB) 4469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mmune checkpoint inhibitor,ICI)通过激活人体对癌细胞的免疫反应,彻底改变了多种癌症的治疗策略,包括多种消化道肿瘤。然而,ICI导致的不良反应累及多器官和系统,威胁抗肿瘤疗效带来的生存获益。《中国消化道肿瘤免疫治疗不良反应专家共识(2023年版)》聚焦于消化道肿瘤,针对消化道肿瘤不同免疫联合治疗模式相关不良反应以及消化道肿瘤常见免疫相关不良事件的临床诊疗提供管理建议。
原发性肝癌诊疗规范(2019年版)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医政医管局
肿瘤综合治疗电子杂志 2020, 6 (
2
): 55-85.
摘要
PDF (1292KB) 4334
全球及我国乳腺癌发病和死亡变化趋势
张雅聪, 吕章艳, 宋方方, 陈可欣
肿瘤综合治疗电子杂志 2021, 7 (
2
): 14-20. doi:
https://doi.org/10.12151/JMCM.2021.02-02
摘要
PDF (903KB) 3930
近期,肿瘤数据库GLOBOCAN发布了全球癌症统计报告2020版。最新数据显示,女性乳腺癌已超过肺癌、成为全球癌症新发病例数首位的癌症,同时也是中国人群癌症发病的第四大原因。本文将从人群特征、地区分布、时间变化趋势等方面简要汇总和比较全球及中国乳腺癌的发病和死亡情况,并结合目前已报道的乳腺癌危险因素、一级和二级预防策略进行讨论,为我国乳腺癌一级预防和筛查策略的制定与项目开展提供科学线索。
MHC Ⅱ类分子限制性新抗原与肿瘤免疫治疗
孙智沉, 陈仿军, 魏嘉, 丁乃清, 刘宝瑞
肿瘤综合治疗电子杂志 2018, 4 (
2
): 20-25.
摘要
PDF (976KB) 3176
新抗原是一种由于肿瘤特异性突变所产生的个体化肿瘤抗原。越来越多的研究证据表明新抗原是在实体瘤的多种免疫治疗模式中介导肿瘤缓解的关键因素。随着基因组学和生物信息学的发展,个体化地分析每位肿瘤患者突变所产生的新抗原成为了可能。目前,新抗原的筛选大多集中于CD8+ T 细胞识别的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major histocompatibility complex,MHC)Ⅰ类分子限制性抗原。随着对肿瘤免疫行为了解的深入,CD4+ T 细胞及MHC Ⅱ类分子限制性抗原肽在肿瘤免疫中的作用也越来越受到重视。本文主要介绍MHC Ⅱ类分子限制性新抗原在肿瘤免疫治疗中的作用机制、筛选方法、临床应用、前景及限制性。
2020年度乳腺癌治疗新进展
翟婧彤, 吕丹, 马飞
肿瘤综合治疗电子杂志 2021, 7 (
1
): 24-33. doi:
https://doi.org/10.12151/JMCM.2021.01-05
摘要
PDF (1203KB) 3107
本文对2020年乳腺癌化疗、靶向治疗、内分泌治疗和免疫治疗的年度进展进行总结,并对乳腺癌未来治疗的研究和发展方向进行展望,以便更好地指导乳腺癌个体化精准治疗,进一步改善乳腺癌患者的预后,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2018 全球癌症统计报告解读
王宁, 刘硕, 杨雷, 张希, 袁延楠, 李慧超, 季加孚
肿瘤综合治疗电子杂志 2019, 5 (
1
): 87-97. doi:
https://doi.org/10.12151/JMCM.2019.01-10
摘要
PDF (1213KB) 2961
近期,世界卫生组织/ 国际癌症中心团队在A Cancer Journal for Clinicians(CA)杂志发表了最新的全球癌症统计数 据。这份全球癌症负担现状的报告重点阐述了185 个国家的36 种癌症的发病和死亡情况,分析了癌症的区域性差异,并预 估全球2018 年将新增1810 万癌症病例和970 万癌症死亡病例。北京市肿瘤防治研究办公室团队对该报告进行了整理,并 结合中国肿瘤登记现况进行简要解读。
如何解读NGS报告——一例进行两次NGS检测的肝内胆管细胞癌病案分享
张琪, 李健, 沈琳
肿瘤综合治疗电子杂志 2019, 5 (
4
): 72-78. doi:
https://doi.org/10.12151/JMCM.2019.04-12
摘要
PDF (1176KB) 2929
二代测序(next-generation sequencing,NGS)技术的发展和临床应用推动了肿瘤领域精准治疗前进,肿瘤突变负 荷、微卫星状态、可靶向基因对肿瘤治疗预测和预后都发挥着重要作用。作为一种新的临床检测手段,各平台检测尚缺乏 统一的标准,除尽快完善检测标准外,也要求临床肿瘤医生提高对NGS报告的解读能力。本文报道了一例进行两次NGS检 测的肝内胆管细胞癌病例,从临床医生和测序平台角度解读两份报告,旨在探索临床肿瘤医生如何更好利用NGS检测、解 读NGS报告。
GNAQ突变在黑色素瘤中的相关研究进展
张帅, 毛丽丽, 斯璐, 郭军
肿瘤综合治疗电子杂志 2022, 8 (
1
): 14-21. doi:
https://doi.org/10.12151/JMCM.2022.01-03
摘要
PDF (944KB) 2879
鸟嘌呤核苷酸结合蛋白q多肽(guanine nucleotide binding protein q polypeptide,GNAQ)基因编码q类G蛋白α亚基成员,其突变可导致G蛋白耦联受体组成型激活,进而激活包括丝裂原激活的蛋白激酶、Yes相关蛋白、磷脂酰肌醇3激酶、ADP-核糖基化因子6等下游信号通路及第二信使。GNAQ突变主要发生于葡萄膜黑色素瘤、中枢神经系统黑色素肿瘤,在皮肤和黏膜黑色素瘤中罕见。靶向GNAQ及其下游信号通路的抗肿瘤治疗,目前均在探索中,随着对其信号通路的深入了解,必将推动黑色素瘤尤其是葡萄膜黑色素瘤治疗的进展。
ESMO免疫治疗的毒性管理指南解读
彭智, 王正航, 袁家佳, 刘丹, 王雅坤, 姬智, 张静, 王晰程, 龚继芳, 沈琳
肿瘤综合治疗电子杂志 2018, 4 (
1
): 1-9.
摘要
PDF (913KB) 2795
【摘要】 免疫治疗是肿瘤治疗中革命性的突破,目前已成功用于治疗多种实体瘤(黑色素瘤、非小细胞肺癌、泌尿系统肿
瘤、消化系统肿瘤及经典霍奇金淋巴瘤等)。随着应用人群的迅速增加,越来越多的不良反应被报道,其中一些不良反应与
治疗后产生的免疫系统功能增强有关,但是,现阶段人们对于这种不良反应的认知仍存在诸多不足。基于现有经验,欧洲
临床肿瘤协会(European Society for Medical Oncology,ESMO)发表了《免疫治疗的毒性管理:ESMO 诊断、治疗和随访
临床实践指南》,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hinese Society of Clinical Oncology,CSCO)翻译小组进行了翻译。本指南解读将以
ESMO 指南为基础,结合临床实践,详细阐述各不良反应的特点、临床管理路径及未来研究方向。
胃癌诊疗规范(2018 年版)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
肿瘤综合治疗电子杂志 2019, 5 (
1
): 55-82. doi:
https://doi.org/10.12151/JMCM.2019.01-08
摘要
PDF (1450KB) 2732
双膦酸盐因卡膦酸二钠的临床研究与应用
冯晨, 李中梨, 张文学
肿瘤综合治疗电子杂志 2019, 5 (
2
): 46-49. doi:
https://doi.org/10.12151/JMCM.2019.02-10
摘要
PDF (1048KB) 2565
恶性肿瘤骨转移常引起疼痛、功能障碍、病理性骨折、脊髓压迫等症状,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双膦酸盐为破 骨细胞强效抑制剂,可有效预防和减少相关症状,是治疗恶性肿瘤骨转移的主要措施之一。因卡膦酸二钠是第3代双膦酸盐 制剂,其对于恶性肿瘤转移导致的骨质疏松、疼痛、骨折等相关症状的治疗优于第1、2代双膦酸盐药物;并可调控肿瘤细 胞的增殖与凋亡。同时,研究资料表明因卡膦酸二钠药物相关发热、肾功能损害、颌骨坏死等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低。对于 因卡膦酸二钠的剂量、用法、疗程及停药时机需要深入研究,不良反应和有效性需要长期追踪。
第15版日本《胃癌处理规约》及第5版《胃癌治疗指南》更新内容择要
李浙民, 王胤奎, 李双喜, 吴舟桥, 高翔宇, 李子禹
肿瘤综合治疗电子杂志 2018, 4 (
2
): 48-51.
摘要
PDF (938KB) 2446
日本《胃癌处理规约》(简称规约)及《胃癌治疗指南》(简称指南)是胃癌诊治的重要参考。第15版规约及第5版指南在不同分期胃癌的诊治方面均作出了较大程度的调整,对于临床诊疗流程具有重要影响,对其变更的细致解读有助于临床工作者了解其更新内容,并更好地应用于日常工作中。
淋巴结边缘区淋巴瘤的诊断和治疗进展
平凌燕, 朱军
肿瘤综合治疗电子杂志 2020, 6 (
2
): 42-47. doi:
https://doi.org/10.12151/JMCM.2020.02-08
摘要
PDF (997KB) 2410
淋巴结边缘区淋巴瘤(nodal marginal zone lymphoma,NMZL)是一种少见的惰性淋巴瘤,属于边缘区淋巴瘤(marginal zone lymphoma,MZL)的一种。近年来,随着对MZL整体发病机制的深入研究,NMZL患者的临床诊断和治疗得以不断进展,尤其是多种新的小分子药物在临床的应用,为NMZL患者提供了更多治疗机会。本文主要从NMZL临床特点、诊断和治疗等方面介绍其研究进展。
EBV相关性胃癌发病机制及治疗
张音洁, 王晰程
肿瘤综合治疗电子杂志 2018, 4 (
4
): 49-55.
摘要
PDF (986KB) 2361
EBV相关性胃癌(EBV associated gastric carcinoma,EBVaGC)是一种具有独特临床病理学特征的胃癌亚型。近年来, 越来越多的研究关注到EBVaGC的发病机制,也为EBVaGC的诊断、治疗和预防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本文通过总结相关 文献,就EBV感染方式、EBV致癌机制、临床病理学特征及针对此型患者的治疗策略进行综述。
罕见驱动基因阳性非小细胞肺癌的治疗进展盘点
罗佳伟, 吴凤英, 周彩存
肿瘤综合治疗电子杂志 2019, 5 (
2
): 29-33. doi:
https://doi.org/10.12151/JMCM.2019.02-07
摘要
PDF (1064KB) 2355
针对驱动基因的靶向治疗给晚期肺癌的治疗带来革命性的变化,除EGFR、ALK之外,越来越多新的驱动基因靶点被发现,包括ROS1融合、RET基因融合、Met点突变、HER2突变、BRAF突变、NTRK融合等,相应的靶向药物部分取得了明显的疗效,部分仍在临床试验中。本文针对目前非小细胞肺癌中少见驱动基因及其相应的靶向药物进行综述。
晚期肾癌的治疗规范——《CSCO肾癌诊疗指南2020》解读
周莉, 盛锡楠
肿瘤综合治疗电子杂志 2020, 6 (
4
): 1-6. doi:
https://doi.org/10.12151/JMCM.2020.04-01
摘要
PDF (1376KB) 2312
2020年7月,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hinese Society of Clinical Oncology,CSCO)肾癌专家委员会发布了《CSCO肾癌诊疗指南2020》,聚焦了肾癌诊疗过程中关键问题的处理原则,对多学科团队诊疗模式、诊断、预后影响因素及其评分、外科治疗、内科治疗以及随访等方面进行了系统说明,特别是在晚期肾癌的治疗部分,依据国际最新的临床研究进展进行了相应更新,本文拟对晚期肾癌的治疗进行解读。
2022年度结直肠癌治疗进展
翟建宁, 王晰程, 武爱文
肿瘤综合治疗电子杂志 2023, 9 (
1
): 7-17. doi:
https://doi.org/10.12151/JMCM.2023.01-02
摘要
PDF (1021KB) 2306
在全球范围内结直肠癌已经是最常见的癌症之一。近些年来,结直肠癌持续上升的发病率给社会经济带来了巨大压力。尽管治疗手段在不断地进步,但是结直肠癌的死亡率仍居高不下,这需要持续不断探索新的治疗模式。结直肠癌的治疗可分为围手术期治疗和转移性结直肠癌治疗。在围手术期治疗中,从传统开腹手术发展到腹腔镜辅助或机器人辅助手术,这种技术的进步改善了结直肠癌患者术后康复和生存预后。为进一步提高患者的整体生存预后,全程新辅助治疗的推广及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在微卫星不稳定型结直肠癌中的应用极大地提高了患者的长期生存率和器官保留率,是围手术期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转移性结直肠癌治疗中,虽然化疗和靶向药物的进步使得生存率有所提高,但其整体疗效尚未达到预期效果,特别是相关基因突变导致的难治性转移性结直肠癌的治疗。因此,无论局部进展期结直肠癌还是转移性结直肠癌,均需更多的研究以探索和验证结直肠癌新的治疗模式,才能不断地提高结直肠癌的治疗效果。本文将回顾并介绍2022年度结直肠癌治疗进展。
结直肠癌与微卫星不稳定的十个临床问题
张琪, 李健, 沈琳, 王晰程
肿瘤综合治疗电子杂志 2020, 6 (
3
): 75-84. doi:
https://doi.org/10.12151/JMCM.2020.03-12
摘要
PDF (1462KB) 2293
微卫星状态检测已成为结直肠癌(colorectal cancer,CRC)诊疗的常规检查项目,在CRC的全程管理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免疫组织化学和一代测序的检测方式已趋于成熟、二代测序技术为患者提供更多选择,循环肿瘤细胞的微卫星检测研究正在火热进行。目前,微卫星不稳定虽然对林奇综合征筛查、Ⅱ期CRC预后和Ⅳ期CRC免疫治疗的指导作用已基本明确,但对于高危Ⅱ期、Ⅲ期CRC的辅助治疗、Ⅳ期CRC的化疗,以及V-raf鼠肉瘤病毒癌基因同源体B1(V-raf murine sarcoma viral oncogene homolog B1,BRAF)突变的治疗选择目前仍无定论。此外,免疫治疗已经开始了在微卫星不稳定患者辅助治疗和新辅助治疗方面的探索。微卫星不稳定的CRC还存在许多未知和争议,需在临床运用中不断探索。
妇科肿瘤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单克隆抗体临床应用指南(2022版)
中华医学会妇科肿瘤学分会
肿瘤综合治疗电子杂志 2023, 9 (
1
): 24-37. doi:
https://doi.org/10.12151/JMCM.2023.01-04
摘要
PDF (1054KB) 2291
2023年度前列腺癌诊疗研究进展
郝文哲, 陈东, 卢宁宁, 韩苏军, 司占南, 杨飞亚, 李文卓, 宋刚, 邢念增
肿瘤综合治疗电子杂志 2024, 10 (
2
): 28-45. doi:
https://doi.org/10.12151/JMCM.2024.02-04
摘要
PDF (1193KB) 2275
前列腺癌(prostate cancer,PC)是男性泌尿生殖系统中最常见的恶性肿瘤,在全球男性所有恶性肿瘤中发病率居第2位。虽然中国PC的发病率低于欧美国家,但随着人口老龄化、饮食习惯的改变和诊断技术的提高,PC的发病率和病死率呈逐年上升趋势。目前诊断方面,PC靶向穿刺、人工智能肿瘤评估及疗效预测是重要方向 ;治疗方面,Hood技术、机器人辅助下单孔根治性PC切除术及放射引导手术改善了患者预后 ;内分泌治疗在不同分层的患者中显示出良好临床获益 ;免疫治疗为PC治疗提供了新思路 ;大分割放射治疗等放射治疗新技术在PC的治疗方面得到越来越多地运用。但仍亟待探索新的诊
断和治疗方式。本文将回顾2023年度PC的诊断和治疗进展,旨在为PC的临床治疗决策提供更多选择。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治疗食管癌研究进展
秦雪婷, 袁双虎
肿瘤综合治疗电子杂志 2019, 5 (
4
): 11-16. doi:
https://doi.org/10.12151/JMCM.2019.04-03
摘要
PDF (973KB) 2218
食管癌是我国高发病率、高死亡率的恶性肿瘤之一。传统的治疗方法包括手术、内镜、放疗和化疗等,而免疫治疗 是食管癌治疗的新方法,其中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的应用最受关注,一系列临床试验表明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在食管癌的治疗 中表现出较好的疗效,但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本文就其原理、临床试验、不良反应及有待解决的问题作系统综述。
宫颈癌的发病与死亡变化趋势及其预防策略进展
黄留叶, 赵雪莲, 赵方辉
肿瘤综合治疗电子杂志 2021, 7 (
2
): 21-25. doi:
https://doi.org/10.12151/JMCM.2021.02-03
摘要
PDF (881KB) 2205
本文基于GLOBOCAN 2020与《中国肿瘤登记年报》数据,概括宫颈癌在全球及我国的发病与死亡变化趋势,总结我国宫颈癌三级防控的发展、现状及挑战,并探讨中国如何完善宫颈癌防控网络,以达到世界卫生组织“90-70-90”目标,最终实现“消除宫颈癌”的愿景。
三阴性乳腺癌的临床特征分析
胡钢, 曾锦生, 田秋红
肿瘤综合治疗电子杂志 2019, 5 (
3
): 40-43. doi:
https://doi.org/10.12151/JMCM.2019.03-09
摘要
PDF (578KB) 2079
目的 探讨三阴性乳腺癌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相关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2年12月本院普外科收治的90例三阴性乳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探讨其临床特点。结果 三阴性乳腺癌占同期全部乳腺癌的15.7%,其中病理学分期Ⅰ期5例、Ⅱ期65例,Ⅲ期19例、Ⅳ期1例。所有研究对象中复发20例,死亡17例,其中15例复发时间出现在术后三年内,占复发整体的75%,中位复发时间为23.83个月。常见首次复发部位依次为骨(50%)、肺(20%)、肝(15%)、脑(15%)。全组5年无复发生存率为77.78%,5年总生存率为81.11%。病理总分期为影响TNBC预后的独立风险因素,有淋巴结转移的患者较淋巴结阴性患者更易出现复发,而淋巴结转移数越多,患者术后复发概率越高(P < 0.05)。结论 三阴性乳腺癌出现复发较早,从复发到死亡进展快,且死亡率较高,目前临床治疗手段有限,是乳腺癌诊治中的巨大挑战。
外泌体在肿瘤精准诊疗中的应用前景与挑战
李冬阳, 刘云鹏, 车晓芳
肿瘤综合治疗电子杂志 2022, 8 (
1
): 35-42. doi:
https://doi.org/10.12151/JMCM.2022.01-06
摘要
PDF (917KB) 2069
精准医学概念的提出推动了肿瘤精准诊疗的进步。外泌体以其稳定、不易降解、携带信息量大、生物相容性好及具有定向归巢能力等与众不同的特点在肿瘤诊断、疗效预测及动态监测、定向药物递送等肿瘤精准诊疗环节中均显示出极具潜力的临床应用前景。然而,挑战与机遇并存,外泌体的临床应用尚处于初始阶段,外泌体分离、检测、产业化等方面的技术难题有待解决,尚需大规模临床研究验证。期待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外泌体能够早日应用于临床,使更多肿瘤患者获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