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肿瘤综合治疗电子杂志  2025, Vol. 11 Issue (3): 66-73
论著     
基于SEER数据库分析食管癌放射治疗后发生第二原发性肿瘤的风险及对患者预后的影响
毛阳阳1 ,张晓明2 ,王岚可3 ,孙杰1 ,王法涵4 ,刘家麒1
1.解放军总医院第五医学中心 肿瘤医学部,北京 100071 ;2.解放军医学院,北京 100853 ;3.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 介入超声科,北京  100853 ;4.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麻醉与围术期医学科,陕西 西安 710032
 全文: PDF(1486 KB)   5
摘要:
目的 探讨食管癌放射治疗(简称放疗)后发生第二原发性肿瘤风险及对患者长期生存预后的影响。方法 从SEER(the surveillance, epidemiology, and end results)数据库中选入已确诊食管癌的患者。采用Fine-Gray竞争风险回归估计食管癌发生第二原发性肿瘤的累积发生率,Cox比例风险回归预测第二原发性肿瘤发生的独立风险因素,Kaplan-Meier和Cox回归分析法用于评估第二原发性肿瘤患者的生存结局。结果 从SEER数据库中共筛选18 221例确诊食管癌的患者,其中有9 724(53.37%)患者接受放疗(放疗组),8 497例(46.63%)患者未接受放疗(非放疗组)。在12个月的潜伏期后,放疗组和非放疗组分别有745例和811例患者发生了第二原发性肿瘤。放疗组和非放疗组发生第二原发性肿瘤患者的累积竞争风险发生率分别为9.35%和11.6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25)。器官特异性分析表明,放疗组发生第二原发性肿瘤患者在甲状腺部的累积竞争风险发生率显著高于非放疗组发生第二原发性肿瘤患者(1.03%比1.04%,P = 0.022),但在前列腺部的累积竞争风险发生率显著低于非放疗组发生第二原发性肿瘤患者(2.95%比4.12%,P < 0.001),两组患者在其他部位发生第二原发性肿瘤患者的累积竞争风险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 > 0.05)。多因素Cox回归分析表明,放疗组患者在肺部、骨髓部和膀胱部发生第二原发性肿瘤的风险显著高于非放疗组(均P < 0.05),而两组患者在前列腺部和甲状腺部发生第二原发性肿瘤的风险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 > 0.05)。放疗组在肺部(13.1%比19.52%)、骨髓部(13.1%比19.52%)、胃部(10.69%比37.8%)和甲状腺部(48.7%比69.6%)发生第二原发性肿瘤患者10年OS率较仅原发性肿瘤患者显著降低(均P < 0.05),而非放疗组患者发生第二原发性肿瘤患者的10年OS率与仅患有原发性肿瘤患者相比无显著差异(P >0.05)。结论 原发性食管癌患者在接受放疗后,甲状腺部发生第二原发性肿瘤的风险显著增加,且患者10年OS率相对更低。因此,对于接受放疗的食管癌患者,尤其是年轻患者,放疗后,应定期监测甲状腺部位,以便及时发现并预防第二原发性肿瘤的风险。
关键词:     
通讯作者: 刘家麒 E-mail :liujiaqi020216@163.com   

引用本文:

毛阳阳, 张晓明, 王岚可, 等.

基于SEER数据库分析食管癌放射治疗后发生第二原发性肿瘤的风险及对患者预后的影响
[J/CD]. 肿瘤综合治疗电子杂志, 2025, 11(3): 66-73.

链接本文:

http://www.jmcm2018.com/CN/Y2025/V11/I3/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