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肿瘤综合治疗电子杂志  2019, Vol. 5 Issue (1): 15-19
年度盘点     
2018 年肾癌内科治疗进展盘点
李思明,盛锡楠
(北京大学肿瘤医院暨北京市肿瘤防治研究所 肾癌黑色素瘤内科 恶性肿瘤发病机制及 转化研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北京 100142)
 全文: PDF(1005 KB)   1080
摘要: 近年来我国肾癌发病率呈快速增高趋势,其中约四分之一患者初诊时已有转移,而转移患者的5 年生存率不足10%。 从2005 年开始,索拉菲尼、舒尼替尼、培唑帕尼、阿昔替尼、卡博替尼、仑伐替尼等靶向药物的相继出现,使晚期肾癌的 治疗有效率和生存期得到不断提高。2015 年,纳武利尤单抗二线治疗晚期肾癌获得生存获益,标志着晚期肾癌的治疗进入 免疫治疗时代。但这种免疫治疗所获得的中位PFS 时间短,与靶向药物比较并无明显优势,因此免疫联合治疗成为了主流趋势。 2018 年的美国临床肿瘤学会(American Society of Clinical Oncology,ASCO)年会和欧洲肿瘤内科学会(European Society for Medical Oncology,ESMO)年会均公布了令人振奋的免疫联合治疗的重磅研究以及疗效预测标志物的探索性研究结果。此外, 近年来多项靶向药物临床研究对高危肾癌术后辅助治疗的价值进行了验证,包括2018 年ESMO 年会上报道的阿昔替尼辅助 治疗研究,但这些研究结果均不尽如人意。在此,本文将对2018 年肾癌治疗领域发生的重要事件做出年终盘点。
关键词: 肾癌免疫治疗靶向治疗辅助治疗预测标志物    
基金资助: 北京市医管局扬帆计划(ZYLX201603)
通讯作者: 盛锡楠 E-mail :doctor_sheng@126.com   
作者相关文章  
李思明
盛锡楠

引用本文:

李思明, 盛锡楠. 2018 年肾癌内科治疗进展盘点[J]. 肿瘤综合治疗电子杂志, 2019, 5(1): 15-19.

链接本文:

http://www.jmcm2018.com/CN/10.12151/JMCM.2019.01-03        http://www.jmcm2018.com/CN/Y2019/V5/I1/15